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189975
56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5日 毛荣华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方法 对本院5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障碍,分别占51.8%、26.8%、17.9%和3.6%。此外,产后出血还与生产方式、孕产次、有无人流和引产史等有关。经过积极预防和治疗,56例患者均在1h内止血。结论 对待产产妇和孕妇进行正确的预防指导,对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积极治疗,对于减少产后出血量和降低产后出血率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产后出血;临床分析;原因

    [中图分类号] R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08-159-02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者,是产科重要并发症,也是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有研究指出[1]因产后出血死亡者占孕产妇死亡人数的25%。我国2000年死亡孕产妇中,产科出血占50%[2]。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住院的5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全部产科住院患者1840例,产科出血患者56例,占3.0%。孕产妇的年龄18~44岁,平均(26.8±3.2)岁;孕周34~45周,平均(37.9±1.6)周;正常阴道分娩40例,剖宫产16例;初产妇25例,经产妇31例。有引产、人工流产史者44例,占78.6%。所有患者均符合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即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500mL。

    1.2 产后出血量的计算

    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计算产后24h出血量。(1)经阴道分娩患者:胎儿娩出羊水排净后,立即在产妇臀下放置接血器收集排出的血液;胎盘娩出后,进行侧切缝合,并在产妇阴道内放置尾纱和渗血纱布。最终,产后出血量是24h内接血器收集的血液、血染纱布及染单上的血量。(2)剖宫产患者:在子宫壁切开后以负压瓶吸尽羊水,然后用空的负压瓶采集产妇流血量。最终计算负压瓶中的出血量,术中床单上的出血量以及按阴道分娩测量的术后出血量的和为总出血量。

    1.3 治疗措施

    产妇入院后整个产程均有护理人员跟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